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转帖]大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回复贴子
您是本帖的第 19160 个阅读者
平板打印
标题:[转帖]大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
叶长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048
积分:17357
注册:2007年3月16日
[转帖]大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

 奢

                  

   奢香墓,在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云龙山下乌龙坡头的洗马塘畔。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936),奢香病逝,年仅35岁。明王朝遗使到水西奢香故里,参加祭奠葬礼,加溢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规矩结合彝俗的墓建风格营造。

    奢香翘楚水西,奄奄声华夏,彪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奢香逝世600年来,其墓葬是几经沧桑陵谷改,一抔黄士嗟犹大;行人人凭吊荒烟笼,欲识原告文扫苍苔。

    清康煕三年(公元1664年)。平西王吴三桂率兵“剿水西”时,毁于兵燹。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奢香后裔安淦辛以奢香代夫袭职,开通九驿,“勋垂竹帛,在国为功臣;守励冰霜,于家为节妇”为由,禀文大定府请予修葺“顺德夫人祠墓”。当时大定府即予立案,批文曰:“顺德夫人以笃忠贞,志坚金石;名垂竹帛,望重华夷。路通九驿,凿山著磐石之功;坐镇百蛮,赐姓奠苞桑叶之固。实千古伟人,幸一抔沿在,宜加奖藉,以励精诚。”后由大定知府王绪昆、黔西知州吴嵩梁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主持将墓修复为围石封土,另立面碑和墓志碑,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标于墓侧卧路旁。发国以来,由于未加管理,日久年湮,濒于毁废。

    1960年,人民政府贯彻发展政策对奢香的历史功绩认真作出评价和肯定,对奢香墓进行了初步维修,并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国家兴旺、巾帼建功,盛世弘扬。1985年起,中央和省、地县各级政府拨款修葺奢香墓。1988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奢香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葺后的奢香墓,在规模和结构上恢复了原貌。

    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墓葬围石封土,高4.5米,直径6米,圆围18. 84米;采用须弥座式,分9盘围石安砌,每盘用36块精料白石,为94倍;第六圆围是99柱高浮雕,柱上是虎头纹构成的图案花纹,板上为99虎变形图;第九圆围为瓦筒,72瓦当虎面浮雕组成。

    墓前依地形筑砌两道堡坎劳动力石平台,各高1.5米;第一平台长46.8米,中为9米宽的9级踏云梦山,踏垛左右为12060厘米栏板立柱浮雕各3块,平台左右为3612080厘米白石双面虎头纹图案的浮雕栏板,和3812030厘米白石虎头圆雕的立柱镶嵌而成;第二平台长23.4米,中仍为9级踏垛,左右各安栏板3块,立柱3根,左右平台仍镶嵌栏板18板块,立柱20根。第一平台中轴线上立墓碑1块,高3.6米,宽1.45米,碑面刻彝、汉文合璧的“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赞》五言诗,共248字。第一平台前,左右为石狮1对,各高2.6米;平台前的神道宽7米,长70米,立有华表1对,全高6.4米,华表下各为12080厘米的白石浮雕护础立柱栏板1616柱,华表上为云鹤高浮雕,顶为坐兽。

    墓地四周为仿古马前汉墙圈围环护,内有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树草坪,构成可供游息欣赏的幽雅环境。

    奢香墓址,原是彝族先哲建立罗甸王国城堡所在地。据《西南彝志.六祖起源》记载,贵州水西彝族默部始祖德施氏第二十五世孙妥阿哲,于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在楚敖山与诸葛孔明结盟,助孔明南片有功,受册封为罗甸王,令其治理慕胯(今大方)。于是建都在此,营建城堡。国号彝称“慕俄格”,汉称“罗甸”。水西彝族以“龙”、“虎”作为自己的图腾,并视为祖先加以崇拜,自称“诺苏”或“尼署”,意为“龙虎之邦”、“虎族之地”,汉称“卢鹿部族”、“罗甸”亦同为此意。据此可称这里为虎遗憾龙蟠的形胜之地。

    奢香陵墓九层台,人龙文虎彝象开。墓葬坐北向南,左面有条“青龙”,乃是“万山环地拱,一岭向天撑”的云龙山登高放眼,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伟岸如海,会使人顿生胸襟宏阔,意兴高远的情怀;右边有条“活龙”,则是已经通车,川流不息的黔西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由大方县城抵四川的纳溪,直接与长江水运相连的大纳公路。前有浪风台“驰逐于其南”,后有将军山,“坐镇于其北”。在四周山高林秀的风景映衬之中,更显示出奢香墓的建构布局,气势恢宏,肃穆庄重,岿然巨制。环围墓表的板柱、瓦筒、瓦当和护栏、华表等的浮雕、雕刻精细,刀法古朴,造型生动,智利健有力,全是形态各异的生龙活虎之象,鲜明地体现了彝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崇龙尚虎的图腾崇拜,是彝族先民的精神文化象征。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水西连华夏,一脉本相承。奢香墓作为民族团结、彝汉相融的历史见证,弘扬传统,激励后人的煌煌胜迹,不仅是促进民族团结,进啎爱国方义和历史叭物主义教育生动的教科书,而且了是国内外人士到黔西北旅游观光、访古览胜、参观瞻仰的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在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奢香陵园内的东南角,坐东向西,占地1600平方米。199351日奠基佬并动恭恭敬敬兴建,历时11个月,于1994416日竣工落成,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以民族历史人物为名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座具有彝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形式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全部建筑,依东高西低迤逦跌宕的地势而赋形营建,分三级建成垒砌白石堡坎的平台,次第而上修建门厅、中堂、后楼和两厢廊房。每级梯次上的房屋均是白石堡坎,青砖墙面,青瓦屋顶,红漆廊柱、雕花门窗、牛脚斗拱;歇山式的屋脊呈火焰升腾之形,两端旬挑现蛟龙翘首之状;坎肩式排列的半门半窗配有精美的木雕,窗上雕刻的鹿、鹤、雁等图案,刀法流畅,古朴劲健,形态逼真,气韵生动总体来看,前面门厅外观,似虎睛圆睁,雄视远眺之象,大门上是彝汉文合璧,流金溢彩的“奢香博物馆”匾额显于正中。门前有拾级而上的半月石阶,中堂高过门厅有护栏和石阶,与门厅、两厢廊房,构成回郎四合双层庭院;殿后的重檐楼阁,高屋建瓴,如神龙回首之形。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楼台重叠,仿佛壁立,嵯峨雄浑,气象奇伟观赏奢香博物馆的建筑艺术,能使人体验到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纵观卧虎与藏龙的意境。

    在奢香博物馆正门石阶下面的草坪上,屹立着奢香夫人铜像。这尊栩栩如生、气宇轩昂的雕塑,再现了这位600年前身居边陲却胸怀远大的彝族女政治家的英姿风采。

    奢香博物馆展示的是聚居在贵州黔西北,以大方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代水西彝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彝族默部德施氏迁入贵州后,长期在鸭池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进行开发和繁衍生息,史书称为“卢盲部”或“水西彝”。在蜀汉时,有过妥阿哲为罗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过奢香夫人摄贵州定量慰使开辟龙声九驿等兴盛时期。

    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水西彝族在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彝族社会传统文化、艺术、异俗等物品尤其以彝文古籍和金石文物,集中反映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彝族文字,在汉文史志中称为“爨字”,或叫“韪书”,何时创制尚无定论。据《大定府志》记载:“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彝族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由此可见,彝族文字的创始较早。彝文古籍在当时也已大量存在,“书籍有曰理命,言性理者;有曰苴载,记世系事迹者也;曰辅苏,巫祝书也,曰弄恩,雅公布也;曰怯主,风歌也。又有堪舆、实禄命书”,内容包括有历史、哲学、天文、民俗和文艺等。明清以来,彝文曾广泛流行于彝族聚居的社区,彝文碑刻谱牒和契约文书等,较为普遍。彝文古籍绝大多数为手抄本,虽然原作者和成书年代无法查证,但它记录了彝族先民从事社会实践的全部史实和经验,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物质见证。这些卷浩繁的彝文古籍,历来是在乌蒙山区彝族聚居的山寨人家中保藏和传承。

    彝文古籍最早被收集整理进行翻译,出版发行,传诸于世,是在抗战时期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博士在大方县收集经彝族学者罗文笔老先生翻译,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彝文巨著《爨文丛刻》。它的出版发行,曾在当时国内处的史学蜀、民族学界引起轰动,影响较大。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古籍和文物的抢救工作。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先后深入彝区,广泛收集彝文古籍,陆续进翻译。

    在大方县百纳三元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的《西南彝志》,全书26卷,37万字,记述了彝族先发对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看法,描述了彝族驻有关部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具体地表述了中国西南彝族各主要家支世系及其相互关系,文献价值极高,被学术界誉为“彝族历史巨著”。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版的《宇宙人文论》、《彝文金石图录》等,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剔除历史的污垢,放射出绚烂的光彩。收藏在奢香博物馆的彝文古籍,多系民间流传久远的手抄本,它以羊皮或麻布作封面,是利于耐用和保存,被称为“羊皮档案”,堪称馆藏一绝。  

    贵州高原保存的彝文碑刻,遍及黔西北乌蒙山区,其他地区虽有发现,今多已损毁。彝文碑刻保存最多的是大方县。现收藏于奢香博物馆的彝文碑刻。计246块,共载24000多字。这些彝文碑刻按内容可分为忘功碑、修路碑、建桥碑、献山碑、宗源碑、灵房碑、封山碑、墓碑等8种类别。年代最早的当数响水镇柯家桥发现的《济火记功碑》(即《妥阿哲纪功碑》)。此碑系西晋中叶,妥阿哲之孙必额慕翁所立,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最著名的则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36年)立于高店乡白布村小寨洛启坡的《千岁衢碑》。此碑的拓片墨本最先附印在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爨文丛刻》上,流传较广,知者甚多。

    再是原存放在城关镇一小,作学生上下课鸣钟之用,后收归奢香考官珍藏的明成化钟,系彝族默部七十四世安贵荣袭任贵州定量慰使后,偕妻奢脉与子安佐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祈福发愿,捐资铸造一口铜钟。钟的铸恭恭敬敬精细,彝文铭记和图饰的镌刻鲜明,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字形古奥奇特,刊刻凝重沉雄的彝文金石文物,其年代之久远,其数量之丰富,国内罕见,堪称馆藏的第二绝。

    馆内还以大量的出土文物、文献和图片资料,介绍彝族别具特色的以十月太阳历为基础的天文历法;展示彝族植根于崇龙尚虎为民族自我意识而形成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以及美丽富饶,粗犷劲爽的彝族山寨景色。专馆陈列了有关记载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史志文献和近、现代研究、评介奢香夫人的各种资料。同时,还陈列有反映现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异彩纷呈的农民画。大方县农民画驰名中外,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奢香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把人引进一个久已淹没无闻的,新奇而又陌生的境界,不愧是一座弘扬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殿堂。

发贴心情叶长青说:

2006/8/24 12:50:0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