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歌曲——奢香夫人
评论对象: wwxxyy2010 | 2009/6/9 1:42:47
评论言论: 宣慰使霭翠的关系,“六年诏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的亲信成都都卫都指挥佥事顾成调贵州,立刻修筑贵州卫城,贵州宣慰司、贵州卫指挥使司同驻贵阳。贵阳作为贵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从此确立。
  接着,明军开始扫清自湘西横贯今贵州全境直达云南的交通干线沿线未归附并反抗的少数民族,胡海等将领在干线东端,顾成等负责清剿干线中段。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有:“七年,平伐、谷霞(峡)、谷浪等苗攻劫的敖诸寨。……指挥佥事张岱讨之,攻谷峡,刺向关破之……。”“八年,贵州江力、江松、刺向四十寨土酋把具、播共桶等连结苗僚二千余人作乱,平越安抚司乞援,命指挥同知胡汝讨平之。”“九年,贵州蛮叛,成(顾成)连用兵破瓮蓬、瓮底、洪边、乖西等寨,斩获无算,降土贼五万余,蛮人慑服,目成为‘顾老虎’。”由于年年征战,少数民族群众难以忍受,终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六月暴发了以侗族吴勉为首的地跨湘桂黔边区的大规模起义。吴勉的起义影响范围广大,且威胁到湘西通往云南干线的畅通,延迟明军进兵云南的时间,这是明王朝决不能容忍的。朱元璋亲自下令辰州卫指挥杨仲名率师讨伐。吴勉兵败远逃。明军扫清东西向干道,征讨元梁王的时机成熟。
  第二阶段,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二年(1381~1389)。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任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三十万步骑往征云南。整个作战方略由朱元璋亲自制定,他指示傅友德等“云南僻在退荒,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形势,朕尝览舆图,咨询于众,得其阨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率一军以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定,分据要害,乃进曲靖。曲靖,云南之喉襟,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审察形势,出奇取胜在于此。”遵照朱元璋这一指示,傅友德、蓝玉、沐英于当年十二月率主力部队由辰、沅直趋贵州,攻克普定、普安。另一路由胡海、陈桓、郭英率五万大军由永宁(叙永)直趋乌撒(威宁)。胡海所部强渡赤水河,向威宁(乌撒)攻击前进,拖住元云南右丞实卜率领的东川、乌蒙、芒部、乌撒一线的部队,以保护主力右翼和后路。另一路由吴复率一军“由关索岭开箐道”占据南部要害,保障主力直取曲靖。战事发展果如朱元璋所料,“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明军巧渡白石江,出元军阵后,两面夹击,元军大溃,达里麻被俘。曲靖既克,沐英率大军“长驱直入云南,梁王走死,右丞观音保以城降,属郡皆下。”傅友德率一部回师乌撒与胡海所部会师,击溃实卜,修筑乌撒城,攻占七星关(在今赫章以东),将实卜所部压制在云贵边境以西,实卜已陷于死地。“于是,东川、乌蒙、芒部诸蛮震聋,皆望风降附。”明军转而攻克大理,控制云贵全境。
  攻取云南的军事行动结束后,朱元璋清楚地看到“至如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亦难守也。”他命令傅友德、蓝玉、沐英“自云南捷报至,朕念将军久劳在外,但乌撒、乌蒙、东川、芒部土酋当悉送人朝,盖虑大军既回,诸蛮仍复啸聚,符到之日,不限岁月,一一送来,霭翠夫妇亦如此。”将各少数民族首领“悉送入朝”虽带有强制性,但朱元璋还是以团结友好方式对待霭翠等人。霭翠入朝时,“贡马二十七匹及毡、衫、环刀等物”。朱元璋“诏赐霭翠衣帽及从者衣服、钞锭。既还,复加赐衣、钞。”与此同时,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和普定、黄平、乌撒、普安、水西等指挥使司,对贵州之地进行全面军事控制。为随之推行更大规模的屯垦、移民等经济开发措施作好铺垫。此后虽仍有相当规模的战争发生,终因处置果断得当,迅速平息。洪武十六年(1383)“乌撒、乌蒙、东川、芒部诸部土酋百二十人来朝,贡方物。诏各授以官,授朝服、冠带、锦绮、钞锭有差,其女酋则加赐珠翠首饰。”这些少数民族首领成为朝庭命官,民族矛盾大大缓解。尤其对乌撒少数民族女首领实卜的争取最为得当。实卜原任元云南右丞,明三十万大军征云南时,她率数万之众与傅友德、胡海作战,杀死明军右卫指挥佥事李英。李英战死后,“诏赠今官,其子坚为驸马都尉,尚大名公主。”但朱元璋从大局着眼,在实卜归附后,委任其为乌撒知府。“诏赐乌撒女知府实卜及乌蒙、东川等知府人朝服一通,并常服一袭。”这无疑对稳定云贵少数民族首领起到重要作用。当年十月“乌撒军民府知府实卜等七十一人来朝”。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明廷规定“乌撒岁输二万石,毡衫一千五百领,乌蒙、东川、芒部皆岁输八千石,毡衫八百领。又定茶、盐、布匹易马之数,乌撒岁易马六千五百匹,乌蒙、东川、芒部皆四千匹。凡马一匹给布三十匹,茶一百斤,盐如之。”贸易活动的开展使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得到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
  洪武二十二年(1389),傅友德所率大军撤离贵州,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
  第三阶段,洪武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1389~1398)。这一阶段,小规模战争年年有之,规模较大的战争有两次。第一次发生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正月,贵州宣慰司霭翠时已去世,对水西控制暂时减弱,“毕节罗罗诸蛮复叛,攻掠屯堡,杀伤屯田军士五百余人,百户宋礼御之亦为所杀,群蛮并力攻堡,复杀阁雅驿丞,劫掠粮、马,焚六广河巡检司。于是,威清青山龙开保罗罗相煽而起,掩袭守堡官军,……南侵贵州,北蹂毕节,东掠沙溪,西通威清之境,往来杀掠。”这一事件几乎影响到奢香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前军都督佥事何福向朱元璋报告“故宣慰使霭翠妻奢香,亦桀骜不服,请并讨之。”朱元璋深知奢香并无谋反之意,没有同意何福的报告。五月,霭翠的儿子安的来朝,贡马。朱元璋“诏赐三品公服并纱罗袭衣、花金带,又赐白金三百两,钞锭五十锭,锦、绮各十匹,把事从人等绮、钞有差。”因朱元璋处理得当,再加奢香、安的努力,事态得以控制。
  第二次是发生于洪武三十年(1397)的以侗族林宽为首的少数民族大规模起义,明王朝调集数省军队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对起义的原因朱元璋说得很清楚:“迩者,西南戍守将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己,致令诸夷苗民困窘怨怒,合攻屯戍,扰我善良。”朱元璋一面承认少数民族的反抗是官方所逼,另一方面又说:“予不得己,命将出师讨之。”其原因是保障湘西经贵州至云南这条交通干线的畅通。
  有明一代,中央明王朝与云贵少数民族的战争几乎未中断过。最根本的原因应是文化的碰撞和因经济利益导致的磨擦。战争频仍,给贵州少数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三、开发贵州经济的措施
  
  经过元末战争,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朱元璋采取了移民就宽乡、推行屯田制、普查户口土地,实行有效管理等措施,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经济。
  (一)“移民就宽乡”。元末诗人张翥诗云:“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在战争的摧残下,全国人口分布已严重失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朱元璋对人口的分布实行空前规模的调整,将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迁移至地广人希的“宽乡”从事生产。使地无遗力,人无失业。
  (二)推行屯田制。《明史.食货志》云:“屯田之制,日军屯,日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