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大方古代及近代的名人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18 15:41:00
评论言论:

民国贵州才子宋蛟《清凉仙子吟稿》选读



《清凉仙子吟稿》选读
      宋 蛟(1867—1945年前后)字肇和(一作绍何),号清凉仙子、悲秋主人,审氏太二郎,贵州大定府东乡六龙街上人。曾祖履常;祖云鹏,府贡生;父璠,字采田,别号鲁才,自号醉枫夫子,同治五(1866)年岁贡生,以平乱功署清平县教谕。旋省,充南书院监院,汲引后进,涵育熏陶,培养人才颇多。采田翁为文纵横飘忽,夭矫如龙,骈偶典赡风华,诗笔俊爽,尤为士林所称。著有《醉枫吟稿》一卷,惜未梓而散佚。年七十五终于家。长子集成,附生;次子均成,即宋蛟也。
      蛟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廿六日,诞生之年天大旱百余日,及生夫子日,天降甘霖,其父遂以雨名之。赋性聪敏,举止儒雅,少怀壮志,勤读诗书,好技击之术。自幼深受家庭之熏陶,如有宿构,并得詹晓岚、陈凤占等名师指授;“神手陈四”为大定府团营教习兼东乡乡约时,奇其资质,遂授以内家扁卦拳械,湖南“怪腿任五”客黔,授徒于黄家坝,夫子往从焉,颇得法华三昧。清宣统元年,考中己酉科拔贡,分发湖南直隶州州判。旋因辛亥革命爆发,因看不惯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现象,毅然返乡课读,先后在大定县属瓢井、果木、理化及贵阳、黔西、水城等地设馆授徒,门徒多有所成,曾一度为贵州省主席王文华(电轮)之秘书。
      夫子工诗词文赋,书画宗欧阳询、苏东坡和颜真卿,真草隶篆诸体无不精妙绝伦,所画花鸟、山水、人物师古不泥,得自然山川之灵气,与简孟平、徐春熙、徐汝舟、吴铁庄、陈百鹏、谭冠英、毛仙樵并称“宋门八学士”。秉性孤傲,愤世疾俗,晚年两袖清风,以卖书画文字维持生计。生平著述宏富,可惜因家境清寒、社会多变而散佚迨尽。民国初,贵阳文通书局曾出版其长篇谴责小说《梦中梦》前三十三回,后因故停印,其清稿本后为其弟子谭朝阳所毁,原稿至今下落不明。现存作品计有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草书《六龙文昌阁序》手卷、《吴铁庄传》手稿(原件已被台湾魏成儒带去宝岛)、《清凉仙子吟稿》局部及数篇散文。


卷二七绝


一、夜雨有怀(一首)
寒灯孤馆淡于秋,一夜潇潇雨助愁。梦冷西窗眠不得,原来五月未披裘。
按:作者自注“己亥(1899)年五月十三日余在信余夫子馆内,夜雨有怀而作。”麒羽注:李芳,字信余,贵州大方县坡脚人,光绪己丑(1889年)科举人,官正安州学正。清末民初贵州著名诗人、文史学家。曾任《大定县志》(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刊印本)纂辑。著有《漱六诗钞》等文字传世,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陈矩为之序。其稿本现为大方县周元放先生收藏。
附:王楚珍、杜叔占等人和诗:
风雨潇潇五月秋,孤灯支影不胜愁。君家自是清吟客,一绝应知良治裘。(王楚珍)
作者:王宝珩,号楚珍,行一,三十岁,大定府学生,宣统二年拔贡,家住府城内。曾祖正兴,祖大年,父永贵,母喻氏(存)。
潇潇风雨意欲秋,独伴孤灯惹旧愁。何幸逢君一夜话,读书怀古喜披裘。(杜叔占)
四壁虫声满院秋,孤馆闲灯动旅愁。一绝新诗留玩好,羡君佳句绍箕裘。(无名氏)
二、月下听钟有感(一首)
十年一觉梦初醒,月到今宵分外明。谁教邻僧撞不住,钟声若似太无情。
按:此诗作于己亥(1899)年五月十四日。
附:王楚珍、杜叔占等人和诗
昏昏醉梦未曾醒,一杵邻钟月正明。此夜伊谁同有悟,浩歌相见故人情。(杨少耿)
夜月入帘醉梦醒,君心浩落似月明。何来古寺钟声急,使我相思故旧情。(无名氏)
昨夜冲寒酒未醒,一帘诗梦不分明。偏似邻钟不解意,几回撞动故人情。(无名氏)
三、庚申午梦(一首)
庚申(1920年),余在贵阳道一中学任教,午梦得七绝一首,不知作何解。
鸳鸯湘里鹧鸪天,日卧金闼费万钱。报道一声侬去也,谁人犹在唤秋千。
按:作者自注“记得梦中言‘秋千’乃一美人名。
四、壬戌赠刘少卿连长(四首)
小序:刘少卿连部驻扎鸭溪,壬戌(1922)年九月十六,少卿击匪于画眉井。次日,在六龙休息,偕黄叔盔来舍相访,言彰儿在伊部中养病,此次虽未同来,俟回军遵义,必注意格外优待,无须念虑云云。余于仓卒中遂口占四绝以赠之,忙中不免拉杂。
舟行水上雁来初,峡口闲云自卷舒。千里关山鸿不到,刘京一语胜家书。
蛮烟净扫夜郎西,策马归来月满溪。天上银河新洗甲,枕戈静听五更鸡。
闲居茅舍读书台,鹊噪庭前曙色开。远望夕阳桥畔处,烟云冲破鹤飞来。
雨洗高峰露碧根,春山淡扫着眉痕。挥鞭万里成功日,身外浮云何处论。
五、壬戌初度自感口占七绝(八首)
此生合是清凉仙,(1)辞却珠宫下九天。尝尽酸咸无限味,数参天地感流年。(2)
注:(1)清凉仙子六月二十六日降生。(2)适年五十五岁。
孤芳自赏守蒿蓬,向日葵心老更红。我后荷花生两日,风情犹与此花同。
潘郎两鬓已如丝,倦看炎凉势利时。此日抚心深抱歉,蓼莪废读少人知。
父书读罢静含愁,五十余年似海鸥。辜负苍生霖雨望,徒呼负负恨难休。
聊将麦饭荐双亲,自感鲰生命不辰。更叹世间苛政猛,关增白望痛渔民。
逸情别抱胜新蕖,说到春华总不如。也幸傲霜香万径,世间肉眼是哥舒。
屈指年华暗自伤,空悲时局唱伊凉。深愁髻垦终无用,敢冀飞觥到华堂。
知非已过信前因,硕鼠搬姜敢认真。赢得余生观壁上,沧桑几变几伤神。
按:此八首七绝作于1922年,时年五十五岁。六月二十六日是作者诞辰。作者自注“先大人云:余诞生之年,天大旱百余日,至余生日方雨,先大人遂以雨命名。”
六、旅家途中口占(四首)
世味酸辛迭次尝,妆成悔被妒秋娘。琵琶一曲江湖泪,老大犹逢薄幸郎。
农风簌簌马萧萧,隔岸蛮云白练高。一自两军腥战后,斜阳衰草七星桥。
一路蹒跚独自来,脱身虎口几徘徊。蛮茄吹起关山月,触我江南庾信哀。
入幕春风激夜寒,绮情侠剑恨无端。诗吟梦里成奇谶,事后方知蜀道难。
按:此诗作于甲子(1924)年六月二十四日,时作者在海马沽安映晖处。作者自注“余从罗俊侯在妈兄瑰土目安耀星家,梦中忽吟两句云‘壮士前行鞭马去,此生抗拒在河边’,后俊侯与安映晖战于七星桥边,余被虏,梦中之句竟成谶语。”
七、戏作竹枝词(四首)
家家炒米泡沙糖,古道犹存是赫章。好客主人真爱好,碗中几颗飘央央。
花边裤脚带儿拴,不畏风侵不畏寒。欲把春心勤束住,夜来解散任郎看。
耳环吊吊享单香肩,岂用名都买翠钿。不假春风偏有韵,莲步移处惹郎怜。
银打圈儿项上圈,圈圈圈在郎心边。圈儿个个郎亲锁,不使春心向外牵。
按:时作者随罗俊侯团长驻兵西屯。
八、庚午夜自感而作(二首)
年年薄命已如期,天道茫茫未可知。六十二年仍***,明朝又是降生时。
亲朋设馔说*觥,寿我南山未敢当。自恨文章憎命达,灵均有怨只亲尝。
按:此诗作于1930年6月25日,即作者生日前一天。
九、回舍闲居口占(二首)
好梦年年做不成,堪噌杜牧是前身。鸳鸯少小人人羡,老去阿脓更有情。
四十年来守敝庐,清风不改旧时居。天容并蒂人长在,且看孙儿读《汉书》。
十、在井镇寒食有感(五首)
家家祭扫过清明,触我无端感概生。不拜松楸经八载,年年压线自含情。
那堪回首说天涯,策马西行未转家。记得乌蒙风景在,门前插柳纪年华。
沾泥落絮且勾留,往事已成铸六州。何故千秋龙禁节,萧萧风雨助春愁。
丝丝春雨杏花天,怕听旁人说禁烟。逆旅谁知侬意苦,何时从俗挂山钱。
气候炎凉处处同,花因迟放欠东风。登楼已觉家山远,遥指寒烟暮雨中。
按:井镇,即今贵州大方县瓢井镇,自古均为通川之重地。作者尝设帐斯处,培育人才颇多。
十一、瓢井观音阁看牡丹即席口占(四首)
风流妩媚阿环肥,千古人人说是非。不管唐家天子事,官袍未褪学皈依。
三生石上认精魂,一笑良缘旧性存。老去秋娘风韵在,胭脂乱抹入空门。
百宝楼台造化工,风情不与众花同。广平常抱孤芳意,晚对斜阳一样红。
前身应说是圆圆,许占蓬莱第几仙。羞与藩王同富贵,愿随佛法结因缘。
十二、步石念慈《春柳》原韵(四首)
夜度春寒一觉醒,风姿袅袅复娉婷。低头未余逢人媚,不迩才人眼不青。
临别依依恨不禁,无端愁绪倩谁寻?可怜一榱纤纤样,病在相思万缕心。(*木弱)
眉经黛染翠痕留,转瞬萱堂雪满头。落絮沾泥迟暮感,风尘入眼亦牵愁。
摇曳多姿绝四妆,风情不改衬钟阳。年年依旧描愁绣,都为春阴燕子忙。
十三、步杜叔占《春柳》原韵(四首)
齐州九点烟笼翠,绮梦依稀醉六桥。多少柔情言不得,怜他腰瘦影苗条。
垂鬓散乱带风轻,拢尽春愁炉晓莺。未辨短长随持赠,游丝牵恨不分明。
渭城朝雨咽莺喉,远盼行人上翠楼。倦看白符鸠世界,纷纷拂舞不胜愁。
安得重逢顾野王,翩翩风致寄鹅英。来年悄上楼台舞,金缕新翻锦绣肠。
十四、雨后自嘲(一首)
人生百岁不求医,也算人间第一奇。自笑身如晴雨表,晴晴雨雨病先知。
十五、为高生题《蜘蛛捕蝇图》(一首)
屋角夕阳分外明红,冰丝斜挂剔玲珑。漫云罗织仁人恶,恨杀青蝇乱耳虫。
按:此诗乃作者在大方县理化设帐时所作。
十六、理化有感(一首)
小序:新教学楼前杨柳一株低垂于地,因而有感。
依依杨柳小楼前,偏首低眉异旧年。旖旎柔情人不识,聊将碧孚作青毡。
十七、雨后口占(一首)
六月阴寒雨量多,朝云冉冉练裙拖。罗裳先带秋风冷,万朵白莲压绿荷。
十八、咏茨梨花(为刘生改四首)
色太娇柔性太刚,方心惕虑背生芒。年年不做天孙巧,恐引当途薄幸郎。
绿罗衫子覆凌波,欲为伤春激刺多。色带相思身带箭,风流队里女荆柯。
恰与毛嫱一样娟,何年遁迹避烽烟。侠情不受东皇宠,欲刺花王武则天。
尘满红颜俗满襟,息妫不语见真心。心中自有防嫌计,露出鸳鸯刺绣针。
十九、代刘生避秦拟《新婚催妆》(二首)
更阑静候滴铜龙,云想衣裳花想容。信是天台前世约,今宵任我看芙蓉。
红烛高烧夜未央,秦台重传粉痕香。忙中难寄大刘字,但学梨花浅淡妆。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