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白布河纪行
评论对象: 野人 | 2007/1/14 20:40:58
评论言论: 海马不产海马,产茶,而且是名茶。既是名茶,就非去“品”一下不可了。
    雾多,1 700米左右海拔,紫黄泥,这是海马种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定县志》说:茶叶最佳者以海马为最。这是海马茶的光荣。
    海马产茶,始于清代乾隆年间。
    据说那时这里有个在山东文灯县任职的人,回家吊孝,顺便捎来一包茶种,种在六龙和海马,六龙茶没成功,海马茶却出了名。传说织金人丁宝桢曾将海马茶带进京城进贡皇帝,皇帝品后觉得味道好极了,于是列为贡品。
    海马茶于是名声大噪。
    1963年,这种本就享有殊誉的茶,又被贵州省茶科所的专家们评为“贵州四大名茶”之一,锦上添了花,有了名正言顺的位置。
    照道理,海马茶应迅猛发展了,但直到1982年整个茶园的面积才200来亩,品位也由于制作工艺止步不前,茶树老化而日益降低,被金沙清池、黔西青龙、威宁炉山等茶家族中的新成员挤在一旁。——局面难受,昔日的光辉暗淡下来。“远近争购,啧啧不置”的场面被一片沉寂取代。
    1992年6月8日,我们踏上海马茶山,却惊异地发现,四周有几十个山头都种了茶,面积相当可观。村委会主任丁远敬说:这都是年初冒着大风雪种下的,有1 200多亩。
    试验区号召抓“三林一茶”,我们海马自然条件好,种茶的基础也好,又碰到了好运气,县政府把海马作为扶贫重点,民委、农委、水保、工商等部门纷纷支持我们,拿了12万元来,又从福建买来大白茶种2.5万公斤,还派了技术员,海马茶园有了规模,有了气势,全村人都说,要争口气,茶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所以,大家热情高涨,不到两个月就把30来个山头辟成了茶园。县里看到大家干劲足,准备再扩大种植,设法购进制茶设备,建茶厂!
    ——丁主任如是说。
    相信人均收入不到300元的海马,靠茶重振旗鼓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海马位于白布河支流响水河畔,隶属大方县竹园乡。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