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白布河纪行
评论对象: 野人 | 2007/1/14 20:30:15
评论言论:   岁月疾疾,古道悠悠。漫步崇山峻岭间的千岁衢,所有的日子仿佛一下子集合在眼前,又一下子奔纵开去。惟有深陷于路面青石板上的马蹄印,不知不觉中,一毫一粒地增宽、加深,小的如碟,大的如碓。
    百年沧桑。白布河岸,独一无二的神树上,百余苍鹭之巢记住了;千岁衢碑依附的岌岌毛崖、石桅杆也记住了。传文的役吏、驮盐的马帮、商旅、布衣,汗水和泪水,歌声与笑声,是断崖与残岩间的交响,绵绵不绝。
    清代有人曾经这样评述过千岁衢:陡峻如悬梯,曲折如羊肠,虽剑阁栈道不过如此,行者甚苦。嘉庆年间,贵州宣慰使、昭勇将军万铨,因窃慕奢香夫人开通西南九驿,出白金300余两,募夫修凿,砌石路620余丈,坦若大道,便利民众。
    千岁衢位于大方城西15公里的倮坯河西岸。
    1992年4月8日,我们踏上了千岁衢路口,适逢当地赶场,岩畔山间人声喧哗,人流如织。
    问为什么将这段石板路命名千岁衢,农民赵德顺说,人们祝愿修路的万铨公长命千岁。
    千岁衢中途,靠西面东的石桅杆岩壁上镌有彝汉文碑。日长月久,彝文已分辨不清。当地人说,原来这里有一个“疯子”,读书成性,听说,这彝文暗指附近藏得有宝,便悉心钻研。一日,“疯子”看着岩上彝文,突然灵性降临,只差三个字便能道破玄机,这当头,猛听见背后有人大叫一声“忒!”“疯子”回头一看,并无一人,转眼再看碑文时,一个字也不懂了。“疯子”一路高叫:天意,天意!后来就此走失,不见踪影。
    据说,岩上千岁衢碑所刻彝文,至今依然没人能全部译出,仅大体知道,是记载此路修于何时,目的何在,等等。至于详细意义,因时日已久,字迹残缺,恐怕已成了一个谜。
    1980年,《中国风景名胜词典》一书收入了千岁衢,使其成为毕节地区与草海、东山等并列的五大名胜之一。至此,千岁衢和它两旁石林一样的奇异景象焕发出新的光彩。
    岁月疾疾,古道悠悠。踏着千岁衢的块块石板,一种来自历史与文化的氛围凝重地笼罩了我们。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