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新闻纪实-贵州省大方县【转载】
评论对象: changqing | 2006/9/1 18:31:49
评论言论: 其实,大石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人文传统。徐本禹将要来支教的大石小学,建于1943年,原名“国
立大石小学”,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大石小学唯一的“教学楼”就建于20世纪40年代,如今已摇
摇欲坠。6个年级共6个班的110名学生就在这栋老房子里上课。
考察期间,我曾向大方县委负责人连问两次:“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还能够建
立这样一所小学,我们共产党难道就不能把它搞好吗?”那位负责人红了眼圈,却始终没有回答我
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在楼下上课。教师里十分昏暗。

这是二年级教室。

大石小学属于村办小学,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每月工资110元。但因不少学
生拖欠学费,这110元只是一个政策数字。

大石小学王校长,彝族,高中学历。他同其他教师一样,每天都要同学生们一道走过漫长的乡间
小道,来到学校。最远的学生每天摸黑出门,步行两小时才能到校上课。
教师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们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文明星火悄悄播撒在
这寂静的山乡。让我们向这些默默无闻的播火者致敬!

大石小学办公室。木制书柜上贴着已经褪色的对联:“只有诗书万卷,全无金银半文”。
评论对象: changqing | 2006/9/1 18:31:49
评论言论: 其实,大石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人文传统。徐本禹将要来支教的大石小学,建于1943年,原名“国
立大石小学”,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大石小学唯一的“教学楼”就建于20世纪40年代,如今已摇
摇欲坠。6个年级共6个班的110名学生就在这栋老房子里上课。
考察期间,我曾向大方县委负责人连问两次:“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还能够建
立这样一所小学,我们共产党难道就不能把它搞好吗?”那位负责人红了眼圈,却始终没有回答我
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在楼下上课。教师里十分昏暗。

这是二年级教室。

大石小学属于村办小学,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每月工资110元。但因不少学
生拖欠学费,这110元只是一个政策数字。

大石小学王校长,彝族,高中学历。他同其他教师一样,每天都要同学生们一道走过漫长的乡间
小道,来到学校。最远的学生每天摸黑出门,步行两小时才能到校上课。
教师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们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文明星火悄悄播撒在
这寂静的山乡。让我们向这些默默无闻的播火者致敬!

大石小学办公室。木制书柜上贴着已经褪色的对联:“只有诗书万卷,全无金银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