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大方、黔西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24 14:04:22
评论言论: 六、 千里乌江第一坝

  ——访洪家渡水电站

  “水绕山环开远景,洪家渡口更风流。”读完这两句诗,我有点纳闷。全长1037公里的乌江横贯贵州全境,洪家渡是其上游一个古渡口,它记载的是一代又一代山民和艄公的单调与清苦,哪儿去找“风流”。然而,当记者站在179•5米高的大坝上举目,两岸峭壁如削,脚下江涛奔涌,左岸一排宽大玻璃幕墙上,写着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洪家渡水电站。

  原来,国家规划在乌江干流建设11座梯级水电站,洪家渡是第一级。因此,作为“千里乌江第一坝”,作为“西部大开发的起点”,洪家渡正以自已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商家、学者和游人。

  洪家渡览胜

  走近洪家渡,好一派峡谷风光。惊涛拍岸,群峰耸峙,崖壁上灌木铺翠、藤蔓高挂,苍鹰盘旋蓝空,小猴攀援树梢,朝霞万道,百鸟欢歌,人归自然。

  附近的手爬岩,留有前人开凿的梯级栈道,宽仅尺许,人行其上,必手脚并用,故名手爬岩,是昔日山民通往乡镇的必由之路。崖壁上有一泉,喷泻而下,形成天然飞瀑,远远看去,好像水往岩上爬,故又叫水爬岩。瀑下一潭,深不测底,水声如雷,响震山外。

  通过崖壁栈道,走在崇山峻岭,长喝一声,不仅引得百山回应,还会引来歌声。这里是黔西县五里布依族苗族乡,重峦叠障,地广人稀,人们劳动,各在一坡,互难见面,习惯用隔山对歌或相互吆喝,以排除寂寞,交流感情。这里的少数民族,乡风古朴,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游人到此,别有一番体味。

  五里乡(原名化石乡)政府所在地石门坎,在历史上属彝族安氏土司司衙驻地,面积5平方公里,筑6000多米石墙圈护,取名“安家营”,石门坎是其营门。安家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当年石达开的太平军到此,未能攻克。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这里,一举攻破安家营,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如今,安家营古城遗址及断壁残垣尚存,成为研究彝族社会历史的一块宝地。

  西部大开发的起点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遍全国,声震海外。它是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开始的?恐怕许多人答不准。2000年11月8日,洪家渡水电站举行开工典礼,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发来贺电,称:“这项‘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从此,这个日子和“西部大开发”一起被载入史册。

  千里乌江,像一条舞动的飘带,萦绕在黔西北连绵群山之中。当地有一首民谣:乌江水,万古流,流走煤和油,带来万古愁!

  洪家渡电站开工典礼的鞭炮锣鼓,惊醒了沉睡的乌江。从这一天开始,黔西北建设掀起新高潮,大有“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之势。2001年10月15日,洪家渡大江截流;2002年3月1日,导流洞贯通;2004年7月12日,首台机组发电;2005年6月30日,这个投资49亿元(人民币)、装机600MW、年发电16亿千瓦的水电站,提前2年3个月建成投产。

  洪家渡在乌江流域梯级电站建设中,是惟一具有多年调节库位的龙头电站。它的开工、建设、投产,有力地推动了下游一座座现代化梯级电站工程相继启动和陆续建成,从而为“西电东送”奠定了基础。

  所谓“西电东送”,系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短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分南、北、中三条通道。南部通道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广西红水河等水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长江上游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通道是将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及黄河上游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国家规定西电东送”1003千瓦的指标,早在两年前提前完成。国家发改委对其巨大贡献概括成16个字:资源优化,东西共赢,缓解电力。

  站在“西电东送”起点上的人,似乎看得更真、更实。乌江流域地处高寒山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县。洪家渡电站库容达8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提高水位,为改善两岸农田水利,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洪家渡电站水库枯期可增加下游90亿立方米流量,可使300~500吨轮船在乌江航行,从而为重山阻隔的黔西北人民,开辟了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大路。

  昔日的洪家古渡成为今天的水电明珠,她已经同附近的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风景区连成一线,以自已独特的魅力,迎接着四海宾朋。

  走出文明的发电厂,站在雄伟的拦洪坝上,又想起了那首民谣。不过,我改了改词:

  今日乌江水,依旧向东流,送走煤和油,送走万古愁,迎来八方客,迎来乐悠悠。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