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大方、黔西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24 14:03:18
评论言论: 三、 奢香墓前说奢香

  “蜀道之辟五丁神,犍为万卒迷无津。帐中坐叱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此诗之所以被清乾隆著名诗人袁枚收入《随园诗话》,若说是诗好,不如说是诗咏颂的人好。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曾涌现许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巾帼英豪,其代表者,莫过于文成公主\王昭君。然而,她们都是辅助夫君安定一方。奢香则是亲政一方而留下“百世垂功”者。

  奢香,彝名舍兹,生于公元1361年,系(四川蔺州)宣抚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长奢氏之女。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十四,嫁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其夫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朱元璋灭元建明,定都金陵(南京),撤消元建制,设贵州宣抚司,霭翠“原官世袭”。鉴于霭翠领地辽阔,民族众多,兵力强大,朱元璋下诏,“升贵令霭翠位各宣慰之上,设治所于贵州城(今贵阳)”。奢香自幼聪明好学,怀才持重,婚后常辅佐夫君处理宣慰政事,并从中逐步增长了摄政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族人尊称其“苴慕”,即君长之意。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水东的宋钦死去,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一职。同年,霭翠病逝。因子尚幼,奢香代袭夫职。从政16载,英年早逝。她留下的“龙场九驿”同奢香墓、奢香博物馆和近年落成的奢香铜像一起,光照西南大地,永示后人。

  远见卓识 金殿除jiang

  奢香袭职摄政伊始,正值云南割据势力称霸之时。奢香以国家利益为重,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明军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使明王朝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奢香功不可没。

  公元1383年(洪武十六年),明王朝派驻贵州封疆大使——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好事贪功,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因水西奢香力量最强,就把矛头对准奢香。为此马晔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等待机会。是时,有人污蔑奢香,马晔即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以为如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就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奢香无辜受此辱挞,极为忿怒,折断所佩革带,发誓必报此仇。此事件在黔西北、滇东北彝区传开,彝族诸头领无不震惊和愤怒。当奢香所属48部彝族头领,带兵“咸集香军门”示威,义愤填膺地表示“愿死力助香反”,一场影响云贵川三省安定的民族反抗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奢香慧眼识破马晔预谋逼反jiang计,力排众议,劝导安抚部属说:“反非吾愿,且反,则歹(指马晔)得借天兵以临我,中歹计矣!我之所以报歹者,别有在也。”奢香何尝不思雪辱挞之恨,但她不愿把个人的恩怨押在一场民族互相残戮,黎民百姓遭殃的战争输赢上。事态平息后,为彻底消除冲突祸根,奢香与宣慰同知刘淑贞商量,采取进京上诉的方式,继续同马晔作斗争。首先由刘淑贞告御状。公元1384年 (洪武17年),刘淑贞入朝见到明太祖朱元璋,将马晔的罪状诉说一番。朱元璋听后,对马晔在贵州放弃朝廷安抚之策,推行暴政激变的作为非常气愤。他深知水西的稳定,关系西南、特别是云南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立即命刘淑贞速回贵州,召奢香到京师。奢香经刘淑贞引荐,卷裙走马,上京入朝。在金殿上,奢香面对朱元璋,自陈家世和守土之功,直言辩诬,痛斥马晔预谋逼反,祸国殃民罪状。最后,朱元璋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对奢香赏金银、赐丝织等“遣之归”,并“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奢香在同马晔的较量中,“居然巾帼丈夫雄” 。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除jiang,扬眉吐气。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作用。

  碑镌政藉 墓涵精诚

  一个细雾迷蒙的上午,在大方县政府宣传部长曾家祥陪同下,我们来到久仰的奢香陵园。陵园依坡而建,坐北朝南,远远望去,几幢青瓦飞檐房屋,半掩半露在苍松翠柏之中,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走进陵园,迎门左侧是一个池圹,圹边一牌,上书“洗马圹”,牌与圹之间卧一石马,并以铁索圈栏。曾部长说,这就是当年奢香给马刷洗鬃毛的地方。

  来到墓区,迎面是一个大香炉,其下有圆垫,无疑供跪拜之用。左右一对石柱,高约4米,整石凿成,云龙浮雕盘旋其上,加之一对石狮子对列其后,给墓区凭增了几分威严。上12级石阶就是墓碑,碑高约2米,宽约一米,上刻“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14个汉文,旁边是彝文。再上10级石阶就是奢香坟墓。墓高约5米,呈圆形,大理石砌成,中间圈嵌浮雕。彝族以九为贵,故此墓为九盘、九柱、九米直径。墓顶被青草覆盖,既像一座小山,又似一盘盆景。

  奢香墓座落在大方县城北一华里的云龙山下,系原彝族先哲建立罗甸王国城堡所在地。公元1396年奢香病逝,年仅35岁。明王朝遣使到水西参加祭奠葬礼,加谥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规格,结合彝俗的墓建风格造就。朱元璋何以如此器重奢香?也许与下面这段故事不无关系。

  镜头拉开回到金陵皇宫。奢香诉完马晔罪状后,朱元璋说:“汝诚苦马都督,吾为除之,然尔何以报我?”奢香回答:“若蒙圣恩,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乱。”朱元璋说:“此汝常职,何言报也?”聪明的奢香马上意识到,是啊,让部属不出乱子,是自已应尽职责,不应算是回报。她猛然想到朱元璋说过:“惟尔贵州,远在要荒,驿传官道,梗塞未置”的话,当即表示:“愿刊山凿险,开置驿道。”听到这个承诺,朱元璋高兴地同意了。

  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谢主诺言——“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她亲率各部,组织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棘,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撤(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县内)、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史称“龙场九驿”,纵横黔境,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夜郎自大”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煌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也包含着奢香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文物荟萃 铜像泛辉

  奢香博物馆在奢香陵园东南角,是一座具有彝族传统建筑特色的仿古建筑,坐东向西,占地1600平方米。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以民族历史人物命名的博物馆,由文物古迹馆、综合厅、中心展厅、彝族服饰馆、生产生活馆和资料中心6部分组成。

  我首先走进文物古迹厅。只见这里陈列着不少彝文线装书册。据《大定府志》记载:“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彝文,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彝文丛刻》,曾在当时的史学界、民族界引起轰动。馆内还以大量出土文物、文献和图片资料,介绍彝族别具特色的十月太阳历为基础的天文历法。展厅的右侧,有一块缺个小角的古碑,高约1•5米,宽约一米,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济火记功碑》,内容记载彝族首领妥阿哲,在公元225年于楚敖山与诸葛亮结盟,助其南征有功,受册封为罗甸王,令其治理慕胯(今大方)的历史,迄今已1700多年。据曾部长介绍,彝文石碑遍及黔西北崇山峻岭,大方县保存最多,仅奢香博物馆收藏达246块,包括记功碑、建桥碑、献山碑、修路碑、宗源碑、封山碑等,共载有2•4万字。

  在生产生活馆,陈列着狩猎工具,古兵器、法器、牛角号、马鞍、玉器、木雕和丝麻织物等。服装馆里的彝族男女服饰,古朴而多彩。

  我走出博物馆,一本《西南民族史》的轮廓,已在心中显示;一幅“西南夷”的历史生活画卷,已在脑海流动……时值正午,红日当空,猛抬头,只见新铸塑的奢香夫人铜像,在蓝天映衬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