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资讯分享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部分文学名词术语
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9/2 9:57:20
评论言论:
镜子说


  "镜子说"又称"模仿说"。它是欧洲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一种传统的艺术理论,即认为文艺应该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文艺作品应该再现生活,模仿现实,力求达到反映客观生活的真实性。因此,"镜子说"是研究文艺的起源,解释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学说。

  自古希腊以来,直到十九世纪末,"镜子说"在欧洲文学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并不断得到各个时期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理论家的论证和运用。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最先提出"模仿说" ,认为文学艺术来自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模仿又是人类固有的本能,要求艺术家"画出一个人的特殊面貌,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尔后,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诗人西塞罗和理论家贺拉斯正式提出了把文艺比作一面镜子的理论。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则从艺术家如何才能反映生活的角度提出镜子的比喻。他说:"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用这种办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象是第二自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则从艺术的社会功能着眼,提出镜子说。在悲剧《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借人物之口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塞万提斯在小说《堂吉诃德》中也一再重申:"喜剧应该是人生的一种镜鉴,风俗范型,和真理的假像。"

  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中,镜子说依然是这种思潮流派的理论基础。雨果主张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严格地区分开来,他非常强调作家在文艺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力图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比生活真实更鲜明、更醒目、更集中。雨果清醒地看到,文学艺术这面反映自然的镜子,不是一面普通的刻板的平面的镜子,而"应该是一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它原来的颜色和色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这便是主情的符合艺术真实的流漫主义的镜子说。

  在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成了镜子说的核心内容。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中说:"小说好象一面镜子,摆在大路上。有时它照出的是蔚蓝的天空,有时它照出的却是路上的泥沼。"巴尔扎克也说过:"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他的心中应有一面难以明言的把事物集中的镜子,变幻无常的宇宙就在这面镜子上面反映出来。"从创作的实践上说,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而著称的。巴尔扎克写下规模浩大的《人间喜剧》,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反映了一八一六年到一八四八年间法国社会的历史。因此,马克思称他"超群的小说家"。赞赏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同样,列宁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文艺创作的辉煌成就,认为他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农奴制下黑暗的社会生活,而且还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农民革命的特点和弱点,因此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