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龙慧 | 2006/9/23 19:17:23
评论言论:

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头簪
芙蓉石盖碗
清,高9cm,口径12.3cm,足径6.1cm。
碗为粉红色芙蓉石制成,圆形,撇口,有盖。通体光素。
此碗器薄色艳,造型端庄,做工精致。芙蓉石最显著的特征是它鲜明浓艳的绯红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状包体,盖碗有意不饰花纹,方可尽显其材质之美。
透明玻璃戗金盖碗
透明玻璃戗金盖碗,通高7.3cm,口径10.7cm。清宫旧藏。
碗圆形,平底,有盖。通体由无色透明玻璃制成,盖及碗外壁纹饰相同,均阴刻戗金如意云头纹和蕉叶纹。
玻璃戗金为清乾隆朝出现的玻璃工艺新品种。与此盖碗配套的还有盘和小碗,且数量较多,应为皇家御用生活品。此盖碗质地润洁,光泽度较好,加以金彩奕奕的纹饰,愈显明净而华丽。
玛瑙墩式碗,清,高6.9cm,口径10.7cm,底径5.5cm。
碗花玛瑙质地。圆形,直口,腹较深,底为圆形圈足。通体有自然形成的灰黑色花斑纹,内外壁皆无纹饰。外底内阴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碗的质地上佳,作工精致,从形制上看作品的制作年代早于乾隆时期,款识可能为后加。
玛瑙又称玉髓,内含不同颜色的层、带或条纹相间叠积而形成的多种美丽花纹,如缠丝玛瑙、苔纹玛瑙、云雾玛瑙等等,素有“千样玛瑙万种玉”的美称
金嵌珠錾花杯、盘,通高7.5cm,杯径7cm,盘径19cm。
杯略高,筒状,圆口,上大而下小。杯外壁錾行龙,龙身侧为缠枝莲纹,近足处有海水纹。杯两侧各有一耳,耳上部为莲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颗,其下为镂空篆字,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杯底圈足。
托盘较阔,宽沿,其上錾缠枝莲,四方嵌珍珠4颗。盘内平底,錾8朵莲花,其间4朵嵌珍珠为花心。中部隆起圆形杯座,其上饰龙纹。
这套金质杯盘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豪华富丽,是宫廷举行大宴时供皇帝使用的。带有“万寿无疆”赞词的清代金质酒杯目前还很少见。
翠玉雕花盖碗
清中期,通高8.3cm,口径12.4cm,足径4.7cm
盖碗翠玉质地,粉白色地子中有绺绺绿色。碗圆形,带盖,圈足。盖面和碗外壁凸雕缠枝莲纹。
盖碗是清代宫廷饮茶用具,其泡茶量小,适于细细品饮。碗盖略小于碗,是为品茗时刮茶叶所用。慈禧饮茶视季节选用不同的盖碗。冬季饮茉莉花茶用黄釉“万寿无疆”瓷盖碗。夏季,慈禧喜欢用翠盖碗泡金银花茶,金银花在翠盖碗中浸泡清香可口,淡淡的茶汤与翠碗相得宜彰,赏心悦目。茶具的讲究反映出品饮者的高贵身份。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清 金点翠嵌珠福在眼前耳环
纵3.3cm
环面作点翠蝙蝠一,下部作半环状,镂空古钱纹为饰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金嵌珍珠耳坠
纵3.3cm
环面嵌小珍珠三,坠部三行金片,各坠小珍珠一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银嵌松石大耳坠
纵长9.3cm
环部作火焰纹,中嵌松石,以绳系一珊瑚珠,坠部呈长椎状,嵌松石及一大珊瑚珠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金嵌珠翠葡萄耳坠
纵2.9cm
环面个嵌叶形翠玉一,坠部珠多粒,呈一串葡萄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铜镀金点翠嵌料石米珠婴戏簪
最长22.5cm
最宽4.9cm
点翠上嵌红白莲花9朵,孩童9人,衣由红白米珠缉成,头为染色牙雕,手执桃实、如意、双鱼、荷花、磬、桃花、石榴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点翠嵌珠宝菊花簪
长17cm
珍珠缉成菊花瓣,间嵌蓝宝石及黄碧玺,点翠叶,素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银镀金累丝点翠嵌珠宝花蝶簪
长19.5cm
宽17.6cm
以红宝石及碧玺为花心及蕾,累丝及点翠瑚蝶,点翠叶短,素挺。 
银镀金累丝点翠嵌珠宝花蝶簪
长19.5cm
宽17.6cm
以红宝石及碧玺为花心及蕾,累丝及点翠瑚蝶,点翠叶短,素挺。
娇俏可爱的蝴蝶

明代端王妃凤冠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凤冠 
明益庄王朱厚烨累丝嵌宝石金冠 
南瓜形状的胭脂盒

唐代嵌宝金耳坠 
玉兔捣药耳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