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讨论]2000余万基金流向何处
评论对象: 看客 | 2006/11/2 15:47:29
评论言论:
评论对象: 看客 | 2006/11/2 15:47:29
评论言论:
张铁彪原是上海一家化工企业的副总会计师,2004年9月退休。40年的会计生涯,让他对数字异常敏感。2005 年5月,在一次求医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医保卡的“个人账户”里少了钱。
按《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下称“医保办法”),该市的医保基金包括两部分——统筹基金、个人医疗账户。后者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职职工自己交的,通常是工资的2%;另一部分来源于单位。这部主导上海医保政策的法规中明确规定:在职人员交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的个人账户。
为解开卡上少钱的谜团,2005年5月24日,张铁彪登录上海市医疗保险局主办的医保网,查看自己的个人医保账户。每个参保人员都有这样一个账户,并可以在网上查询。张铁彪的又一个疑问产生了——
在账户中的“(2004医保年度)个人账户清算信息”一栏里,详细地列出了张铁彪的缴费情况。他于2004年 9月退休,这意味着他的个人医保金至少要缴到当年8月——《医保办法》中规定,上海职工退休后个人不再缴费。然而,8 月份显示的缴费额却是“零”。更让他惊讶的是,退休后的2005年3月,缴费额为“80”元。
张铁彪打电话向市医保局查询,是不是搞错了。对方没有给他明确解释,称可能是他的理解有误。
两天后,张铁彪再次进入自己的账户,发现账户信息变了。2005年3月显示所缴的“80“元被移到了2004 年4月份,其他缴费数目则依次后移。
张铁彪的第一感觉是,“医保网的做法很不严肃”。对照自己的工资单后又发现,他在2004年4月的缴费跟其他月份一样,均是110.90元,而不是更改后显示的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