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大方 | 2006/10/10 8:51:56
评论言论:
苦于知识不足
渴望在学习中创新发展
节俭、不愿露富、重视学习,学习的方式更多是观察别人的言行而不是在课堂。
汪力成想退休后再去读一个社会学博士,好好研究一下宗教与文化,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然,浙商们已经尝够了没有文化之苦。当年辍学的王均瑶如今有了个大专文凭,但他还没够,还在学MBA。他以为,不一定要拿文凭,但至少要学好英语。“每周都要与国际经济界的朋友交流,本来我表达的内容很多,但翻译一两句就说完了。我要亲自说……”万向集团的鲁冠球一般不陪客吃饭,不在外过夜,挤出时间都用来学习,他每天从晚上7时到12时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就是外出开会也要基本做到。因此,只读过初中的鲁冠球,已有60多篇论文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成为一个出口成章并著书立论、能写会说的“农民理论家”。
记者注意到,浙商中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给人印象深刻:节俭、不愿露富、重视学习,而学习的方式更多是观察别人的言行而不是在课堂。
浙江001电子集团的董事长项青松手上仍然戴着3年前买的一只旧手表,而这只表买来的时候才68元,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过是几十块钱买来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一家人至今仍然住在公司的仓库里,他认为:“年轻时为了赚钱糊口,我用自行车送客,还去东北三省淘过金,补了三年鞋。而现在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其他意义。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希望能早日把飞跃建成世界级优秀缝纫机制造企业,真正打响‘中国制造’,所以根本没空去想什么物质享受。如果我一个人出差,没什么活动,一天六七块钱就可以解决问题。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是为了补充精力。在这点上,穷人富人都一样。我现在吃饭照样和员工一起在食堂里排队,职工要为我开小灶,我不干。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一家为什么还住在公司的仓库里,其实人睡下去无非就是一张床。”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如今已拥有了杭州大学管理哲学硕士的文凭,可他仍然不满足。他的设想是退休后再去读一个社会学博士,好好研究一下宗教与文化,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不少当初创业的浙江“草莽英雄”,由于年龄、知识等原因,已经或正在悄悄地将企业指挥棒递给自己的下一代。比如苏泊尔炊具公司的帅印已经移交给浙大生物系毕业的少帅苏显泽;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曾留学日本的公子已经担任了公司总经理一职,等等。而最近几年来崭露头角的浙江创富精英,绝大多数本身就是学界骄子。